其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很多國家都有腳踏車部隊,但是把腳踏車運用在戰場上、戰果最輝煌的,是日本。
1940年,日本為了錫、橡膠、和石油等重要戰略資源,決定擴大戰場,發動東南亞戰爭。日軍的戰略重點是奪取英屬馬來半島和號稱「東方直布羅陀」的堡壘城市-新加坡。
1941年初,長年在中國作戰的日軍軍官遷政信上校(註一)奉命在台灣研究叢林戰。遷政信瞭解堡壘般的新加坡是不宜從海上正面進攻的,只能從半島北邊泰國附近登陸,然後向南進攻。這對遷政信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日軍習慣寒冷的天氣,從來沒有在熱帶叢林裏作戰的經驗。馬來半島的聯軍防守部隊有13萬人,其中英軍佔一半。雖然日本陸軍部撥五個師團(註二,10萬人)給負責進攻的主將山下奉文,但是山下奉文知道這個漫長的補給線只能供應3個師團的軍需,所以他只能用六萬軍隊,並且要速戰速決。經過仔細研判後,遷政信建議山下奉文大量使用腳踏車作為部隊快速行動的交通工具。
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軍在泰馬交界處登陸,迅速突破英軍防線。1942年1月7日,吉隆坡失手。1月30日,日軍抵達馬來半島的南端,隔短短的海峽南望新加坡。日軍在54天內,前進了幾乎一千公里。新加坡已垂手可得。2月15日,新加坡城破,英軍投降。
日軍出兵的前一年,德國軍事將領曾經對山下奉文說攻佔新加坡需要五個師團的軍力和18個月的時間,但是日軍只用了三個師團和兩個月零一個星期就完成了任務。這場戰爭,日本的祕密武器就是腳踏車。腳踏車給了日軍速度和機動力在熱帶叢林中快速南進,把聯軍打得措手不及。對英國人而言,新加坡落入日本之手是二次大戰最黑暗的日子。邱吉爾說:「新加坡的淪陷是英國歷史上最大的災難,也是英國簽下的最大的投降之約」(註三)。
富強如美國也沒有小看了腳踏車部隊。兩次世界大戰美國都在軍隊裏大量使用腳踏車,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國防部訂購了一萬七千輛腳踏車,第二次世界大戰增加到六萬輛。腳踏車大量使用在傘兵、傳達兵、和空軍基地。
美國是個講求科技的國家,她為戰爭,特別是為傘兵,設計了一種高科技、有24個變速、可以折疊、又可以空投的山地腳踏車(mountainbike),取名就叫「傘兵」(Paratrooper)。「傘兵」重29磅,車身是堅固的鋁製骨架。士兵不需要任何工具就可以在30秒內把「傘兵」折疊起來或是展開,折疊後的「傘兵」只有3英尺長、3英尺寬、1英尺厚,可以隨便丟在卡車的角落裏,或是綁在坦克身上。
圖1
圖2
圖3
「傘兵」比其他可折疊的腳踏車都好用,因為它有標準的直徑26英吋的輪子。「傘兵」非常堅固,因為它折疊的部分不包括車身主要支架。陸戰隊測試過,它至少可以載重350磅,經得起惡劣環境的使用。
圖4
瑞士是一個非常重視腳踏車部隊的國家,她的腳踏車部隊聞名遐邇,是我最喜歡舉的例子。我們今天就來述說一點它的歷史。
遠溯到1891年,在騎兵的反對下,瑞士組建了她的第一支腳踏車部隊,於是腳踏車很快就成為瑞士國防力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瑞士腳踏車部隊不斷地擴張,最後形成一個三千人的腳踏車旅(BikeBrigade),下面有五個完整編制的腳踏車營(BikeRegiments)。
現代的瑞士陸軍腳踏車是一種重48磅、身穿綠色迷彩、有七個變速的山地腳踏車,士兵們戲稱它為「金屬驢子」。這個「金屬驢子」可以負載160公斤,包括火箭筒、迫擊砲、手榴彈、和各種彈藥,它下山衝鋒的時候幾乎可以達到每小時65公里。一但有戰事發生,這個腳踏車旅的任務是負責防守從日內瓦湖到康斯加湖的山谷而且迅速增援山谷的兩側要地。腳踏車旅的主要優勢就是可以迅速出發。我們來看看這個部隊的英姿。
可惜這樣一隻優秀的部隊,在現代化的壓力下,竟然也遭到淘汰的命運。2001年4月,瑞士國防部進行精簡和現代化,宣佈撤銷這個聞名遐邇的「腳踏車旅」。瑞士這支有著優良傳統的部隊,也是世界上碩果僅存的腳踏車部隊,終於在2003年消失了,享年112歲,是歷史上最悠久的腳踏車部隊。她所擁有的「金屬驢子」目前成為愛好者的收藏品。
根據實際作戰的資料:
一個士兵,背負50磅(23公斤),以每小時3英里的速度(5公里/小時),每天可以行軍25英里(40公里)。
一個腳踏車士兵,負重50磅(23公斤),以每小時10英里的速度(16公里/小時),每天可以行軍75英里(120公里)。
一個騎兵,負重100磅(45公斤),以每小時15英里的速度(24公里/小時),每天可以行軍100英里(160公里)。
一個摩托車士兵,負重100磅(45公斤),以每小時40英里的速度(64公里/小時),每天可以行軍300英里(480公里)。
一輛裝甲運兵車,負重10000磅(4500公斤),以每小時30英里的速度(48公里/小時),每天可以行軍240英里(386公里)。
所以一輛腳踏車可以使步兵的行軍速度和距離增加3倍,23公斤幾乎是一名士兵負重的極限,而今日高科技的腳踏車可以輕易增加負重到四十公斤,接近騎兵和摩托車。至於摩托車士兵64公里/小時的高速和每日行軍480公里的長程,在台灣狹小的作戰環境則根本用不上。更何況保養一輛腳踏車,比保養一匹馬或是一輛摩托車要簡單太多了,馬匹太麻煩,摩托車零件有問題,汽油的供應在戰時更有問題。
現代的戰爭注重奇襲,尤其是游擊戰。腳踏車最大的優勢就是隱祕。目前各國軍隊都廣泛使用紅外線探測器來偵測部隊的調動,任何機械化部隊的運動都是散發大量熱能的源頭,逃不過電子偵測的,毫無隱密性可言。但是腳踏車不論停止還是行進都不發出熱能,除了人體的熱源,幾乎無法探測。這種隱密性的優勢遠比速度來得重要。
圖5 天降神兵
圖6 班長帶領全班弟兄出征
圖7 九條好漢
圖8 長途行軍(依靠兩條腿的步兵能攜帶如此裝備和達到這樣的速度嗎?)
圖9 看看一個腳踏車士兵的載重量,這副戰備不是一名步兵雙腿能夠背負的。
圖10 迅速增援(看看他們的火力重裝備)
圖11 攜帶重裝備上坡(看看籃子裏的砲彈,據說一九六二年的中印邊界戰爭,一個士兵除了生活必須只有餘力背負一發砲彈)
圖12 悄無聲息的越野突襲(機械化部隊能做到嗎?)
圖13 展開攻擊
註一:
遷政信上校(ColonelMasanobuTsuji,1902-1968?)是一個非常凶狠和殘忍的日本軍官。當然我們不能否認他在軍事上有非常傑出的才能。他的英文名字是確實的,但是我不太確定他的漢字姓名,因為我不通日文。
遷政信在馬來半島和新加坡這場戰役中有決定性的影響力,這是一場非常著名的戰鬥。戰後,遷政信把他的軍旅生涯寫了一本非常暢銷的書,名叫「潛行三千里」。
遷政信的一生殺人無數,尤其對待俘虜和平民非常凶殘。他最惡劣的事蹟是在緬甸和其他幾名日本軍官吃了一名俘虜的肝,這名俘虜是一位英國飛行員。
戰爭結束後,遷政信逃過了軍事法庭的審判,據說是麥克阿瑟將軍赦免了他,交換的代價是幫助國民黨對共產黨作戰。
1961年他去了寮國,後來失蹤,據說是被老虎吃了,時間不確定。
註二:
師團是日軍特有的編制。日本二戰時的編制不同於他國,日本用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來對等他國的師、旅、團、營、連、排。
但是日本單位的人數又比他國對等的番號人員多出很多,有時多達兩倍。譬如一個連通常是一百二十人,但是日本人的一個中隊是兩百人;一個師通常是一萬兩千人,但是日本人的一個師團可以從一萬一千九百人到兩萬八千人。
日本有意製造混亂,讓敵人低估對手,作出誤判。譬如參加馬來半島戰役的日軍有的估計是六萬人,也有估計是七萬人。
註三:
我認為英軍的作戰能力很差。通常攻擊的一方需要有防守者三倍的兵力才能發動攻擊,但是日軍只用了防守者一半的兵力就成功攻佔馬來半島和新加坡。英軍投降時不但兵力超過日軍,而且補給輜重仍然充足,單是汽車和卡車就有兩萬多輛,比當時全中國的汽車都多。從中國軍人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投降是不可思議的。香港的作戰更差,英軍只打了一天就投降了。邱吉爾裝腔做勢,其實英帝國早已走上沒落的道路。
本文僅部分轉錄,原文請見「瑞士化的台灣陸軍」
留言列表